夜班作业工作多在人工照明或光亮度低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工作或生活,比如报社夜班编辑,印刷、纺织业的工作人员等。
在我国,由于工作或职业需要,数以亿计的人们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昼夜节律颠倒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些夜班人员由于体内生物钟(昼夜周期)的改变,不能适应新的时间节奏,会感到睡不香、浑身无力、精神萎靡、吃东西没胃口。因此,在饮食安排上需要动一番脑筋,改善饭菜质量,以保证夜班工作者吃饱吃好,满足其能量的消耗。
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早已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白天与夜间的生理节律有明显的不同。白天主要以交感神经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分解过程为主,而夜间则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合成过程为主。生物化学的观察结果也证明,不同酶的活性和内分泌激素的代谢在昼夜间有很大的区别。
已有资料表明,昼夜节律的破坏可以影响机体的水盐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作息制度的改变可以导致水盐代谢的紊乱和蛋白质代谢的负平衡。夜班作业人员常因工作环境照明度差而使视力受到损害,加之白天睡觉得不到自然界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因而这类人员对维生素A、D的需要量往往较白班作业者要高。
此外,夜班职业人员往往在白天容易受到其他人员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夜班职业者对热能和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常较白班职业者要高。显而易见,为保证夜班职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除了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保证足够充分的睡眠之外,还应科学地安排好自已的一日三餐。
在一日三餐的安排上,应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摄入。
热能摄入的多少很难用一个数字来表达,因为每个人所从事的工种不同,劳动强度不同,作业环境不尽相同,此外还有性别、年龄的差异,所以热能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只要使机体的能量代谢保持“收支”平衡即可。
热量主要由膳食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但往往由于职业性疲劳、胃口不佳而实际上经口摄入的热量并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在饮食营养方面进行一些改进。比如,为增进食欲,可在食品的烹调制作上力求做到在饮食物品种多样化,色、香、味俱全,美味可口;为使一天的热能分配合理并防止过饥过饱的情况,就需要合理安排就餐时间和每餐膳食热量应占全天膳食总热量的百分比。
营养学家认为,晚餐是夜间职业人员的主餐,可占膳食总热量的30~50%,可使用高蛋白质食物,进餐时间安排在劳动前一两小时为宜;夜间的中餐热量一般可占膳食总热量的20~25%,进餐时间可安排在午后3小时前后;早餐热量一般可占膳食总热量15~20%,并且应该以容易消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为主。在保证足够热能摄入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保证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为达此要求,应该经常食用乳、蛋、鱼、猪肝、大豆及其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并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夜班作业工作应多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上夜班眼睛容易疲劳,而维生素A参与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质的合成,能提高人体对昏暗光线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大多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特别是动物的肝脏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蛋黄、鱼子、鱼肝油、牛奶。植物性食物如胡萝卜、韭菜、菠菜、南瓜、黄豆、红薯、番茄等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摄入后,在小肠黏膜和肝脏胡萝卜素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维生素A。此外,夜班工人对于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需要量也较多,应适量补充。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食欲不振、呕吐、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谷类、果皮和种子胚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C,可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倦、急躁,出现牙齿出血、体重减轻等症状。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
夜班作业工作应补充蛋白质
夜班工人劳动强度高,能量消耗大,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动物蛋白最好能达到蛋自质供应总量的一半,因为动物蛋白质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这对保障夜班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都是很重要的。
夜班作业工作要合理安排用餐时间
以夜班时间为晚上10点到次日清晨6点为例,早餐的时间可安排在6:30~7点,午餐的时间为11~12点,晚餐的时间为下午4~5点,夜餐的时间为子夜12~12:30。有些工人因贪睡而放弃午餐是不合理的。
- 上一篇:体力劳动者的饮食营养与健康
- 下一篇:应酬族必知的饭局六个饮食健康妙招